按此免費下載24reader App
胡同·印象:典藏版
作者:賈一凡,武金生
出版:清文華泉
價錢:HKD$ 123
購買此書
簡 介
時代變遷,老北京城幾乎一夜瓦解。 幸有畫家伉儷,奔波於街頭巷陌,筆耕數載,作品千幅, 只為了留住曾經的家,一個夢,一座城。   ▪豆汁兒店   在這家小小的豆汁兒店裡,我喜歡上了喝豆汁兒。提起豆汁兒,這可是老北京最著名的小吃了。由於它有著獨特的酸味兒,許多人對它懼而遠之。別說大部分外地人和外國人了,就連好多北京人也不願意或不敢喝上一口豆汁兒呢。     ▪逮鳥兒   在北京的胡同裡,早晚都有提溜著鳥籠子出來遛鳥兒的人,許多家門前或房檐兒下都掛著鳥籠子。上小學的時候,國家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「除四害、講衛生」的群眾運動。我那時就非常納悶兒,為什麼要把可愛的小麻雀和討厭的蒼蠅、蚊子和老鼠放在一起,當作「四害」被人們打呢?     ▪公用電話   那時候電話還沒有進入老百姓的家庭,因此胡同裡的公用電話就成了人們生活聯絡的重要工具。打電話也不貴,按通話時間收費,一般打一次就幾毛錢。大部分公用電話都安在居委會裡,因此,居委會裡的大爺大媽們就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傳呼電話的任務。   ▪胡同裡的叫賣聲   小時候,我會經常在夏天聽到「賣小金魚兒!」的叫賣聲在北京的胡同裡迴蕩。在老北京的四合院裡,有很多人都喜歡在院子裡養小金魚兒,用大陶盆或大缸來養。這種容器透氣性好,適合魚兒生存。小時候我家院子裡也養了一大盆,奶奶是用一個灰色的大陶盆來養,陶盆下用一摞磚墊起來。這樣我們觀賞魚的時候,就不用蹲在地上了。  「眼前的景象,讓我驚呆了: 順城街、廣寧伯街、西養馬營……全都成了廢墟。 回家的路上,我暗暗下定了決心,要把今天拍的照片畫成畫向世人展示。 就這樣,我從此拿起鋼筆,畫起了北京的胡同和老房子。」   【名家推薦】   「每個故鄉都在消逝,每個故鄉都在因整容而毀容。本書以赤子的情懷和長子的義務描畫著故鄉的模樣,訴說著光陰、童年和往事。他們以告別的方式來親近那些永恆之物,他們的畫,流淌著一種驚人的溫暖與疼痛,他們與被表達事物之間的親密程度,讓我動容。這不是老人式的懷舊和憂傷,而是兒童式的熱愛與忠誠。」 ──王開嶺(作家/電視媒體人)   「以鋼筆直接入畫,或略賦彩,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老北京胡同古樸厚重的歷史感和時代變化之歷程,單純樸素的黑白灰色調與蒼勁的金石筆痕之對比,客觀的三維空間與主觀的二維空間之交互,構成了歲月的滄桑和亦真亦幻的畫境。」 ──陳輝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

所屬頻道